記者李喬智/臺北報導區塊鏈領域的靈魂人物、同時也是以太坊(Ethereum)及波卡鏈(Polkadot)共同創辦人的Gavin Wood近期在全球進行巡迴演講,並於19日蒞臨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分享他所開發的JAM(Join-Accumulate Machine)技術,這也是他首度來台演講,吸引逾百位對區塊鏈有興趣的學生及校外人士到場聆聽、現場座無虛席,共同探討區塊鏈的最新技術與未來趨勢。此次演講是Gavin Wood訪台唯一公開行程,主要源於臺科大區塊鏈研究社學生在Jam Implementer’s Prize展現出卓越的技術能力與創新潛力,進而促成這場寶貴的技術交流機會。臺科大區塊鏈研究社成員鍾玄祐在Jam Implementer’s Prize 群組與Gavin Wood取得聯繫,並主動詢問將台灣納入巡迴演講行程意願。由於Gavin Wood 團隊對臺科大區塊鏈研究社在技術領域與區塊鏈教育表示高度肯定,進而積極展開合作討論。後續在社長劉竑毅與王立翔經歷多次會議與細節確認後,這場巡迴講座最終順利敲定。▲Gavin Wood 的演講吸引破百位對區塊鏈有興趣的學生及校外人士慕名而來。(圖/臺科大提供)Gavin Wood在演講中說明 JAM技術的設計理念、特色及未來發展,他指出,在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歷程中,比特幣(Bitcoin)引入去中心化的分散式帳本,使得點對點交易成為可能,而以太坊創建了智慧合約,讓區塊鏈平台能夠支持去中心化應用(DApp),波卡鏈則進一步強調不同區塊鏈之間的跨鏈交易安全性與互操作性。隨著 Polkadot 2.0的發展,JAM 技術作為其核心組件之一,提出創新的計算架構。Gavin Wood解釋,JAM 的概念是透過區塊鏈技術將分散的計算資源整合,形成一台大規模的虛擬計算機,使得去中心化應用能夠以更高效、更靈活的方式運行,也更容易被使用、開發和擴展。此外,JAM 採用非同步計算機制,大幅提升系統彈性,並使 LLM(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等高運算需求的AI 服務在去中心化環境中得以實現,為 Web3 技術發展開闢全新的可能性,建立更高效能的雲端計算平台。
▲臺科大校長顏家鈺致詞。(圖/臺科大提供)臺科大校長顏家鈺表示,這次Gavin Wood在臺科大進行演講是相當難得的機會,他也希望在場學生都能藉此機會更深入了解區塊鏈世界的技術核心與未來發展。臺科大區塊鏈研究社社員,電資學士班一年級的洪培惇表示,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現場的技術展示,不僅講解區塊鏈模組化設計優勢,更展示如何新增新的模組、新的區塊,甚至開放部分核心程式碼給大家分析。自己會好好珍惜這次機會,努力學習這些知識。共同辦理本次活動的臺科大區塊鏈研究社與資訊管理系,在聯盟鏈的資訊安全技術方面,長期深耕區塊鏈與 RWA 技術的研究與應用。透過本次活動,期望進一步促進台灣區塊鏈技術的國際接軌,深化產學合作,並推動產業創新,為未來發展開創更多可能性。